7月8日上午,湖北省中医院2022年“冬病夏治”文化节正式启动,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冬病夏治”启动仪式上公开了《阴阳调理灸技术操作规范》,湖北中医名师甘爱萍教授、王小琴教授等15位知名专家们义诊为市民辨识体质,敷贴体验区、中医香囊等中医特色物品展示区人头攒动。
启动仪式现场
人民英雄称号获得者、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定宇,洪山区副区长赵群,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马骏,洪山区卫生健康局局长何龙先,关山街办事处主任黄莉以及武汉市高校医联体单位负责人莅临活动现场。我院党委书记陈刚、院长何绍斌等在家院领导出席,各职能部门正副职、科护士长参加了启动仪式。我院副院长刘建忠主持本次仪式。
“‘冬病夏治’作为中医药健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祖国医学‘春夏养阳’‘ 天人合一’‘择时治病’‘不治已病治未病’等重要学术思想。”陈刚书记表示,湖北省中医院作为一座“百年老院”,作为湖北省的中医“龙头”,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率先在全国开展“冬病夏治”,历经五代中医大师博采众长、接续奋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疗效确切,深受广大市民朋友的青睐。湖北省中医院将继续秉持“传承中医文化,服务大众健康”的办院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健康湖北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湖北省中医院党委书记陈刚发言
赵群副区长致辞,她希望湖北省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努力探索中医健康养生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在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大力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打造更多的中医药健康特色品牌,为人民群众铺就稳健可靠的“健康之路”。
洪山区副区长赵群致辞
“‘十四五’时期是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马骏说,希望附属省中医院认真贯彻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深刻认识发展中医药的重大现实意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以担当作为践行中医人初心使命,大力弘扬“大医精诚”精神,全面落实“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加快推进和落实与学校医教研产的融合发展,切实发挥省级中医院的引领示范作用,打造中部地区“中医药医疗服务高地”和“中医药健康产业培育高地”。学校也将积极支持医院工作,共同推进湖北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马骏致辞
张定宇副主任致辞,他表示,湖北省中医院要利用好“冬病夏治”这个平台,发挥名医名家名方特色,传播中医药养生知识,打造中医知名品牌。要坚持以疗效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弘扬中医药“治未病”理念。通过提升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促进全省居民健康水平。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定宇致辞
启动仪式现场,湖北省中医院公布了《阴阳调理灸技术操作规范》。《规范》制定团队负责人、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周仲瑜解释,“阴阳调理灸”是一项源于经典、传承创新的新型艾灸技术,这种隔姜铺灸的灸法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骨关节疼痛性疾病以及亚健康人群。对应不同体质和病症,我们细分为温中祛湿灸、培元固本灸、温肾暖宫灸/温肾固精灸、补肺益气灸、健脾理气灸、温阳益肾灸。经过临床验证,这项技术有较高的日常保健和疾病治疗价值,但是只有规范操作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我们现在将研究成果公之于众,是想进一步推广这项技术,让更多人老百姓受益。
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专科主任丁德光发布《规范》
领导登台触摸大屏宣布“冬病夏治”文化节正式启动
义诊活动现场,梅女士在针灸科丁德光主任医师诊台前现场预定了三伏贴+三伏灸。梅女士说,这几年她总是手脚冰凉,自己在网上学了一些艾灸方法在家灸足三里等穴位,坚持了几个月却没效果。今年初春,她听朋友推荐找到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做了三次“阴阳调理灸”之“温阳益肾灸”,感觉症状明显好转。这次想在三伏天期间做个巩固治疗,于是来现场预定了灸贴组合。丁德光介绍,灸法是一项专业的治疗手段,操作者首先要针对患者的体质进行辨证取穴,施灸过程中对温度、时间、用量的把控都有讲究,不建议自行在家施灸。
义诊现场
据悉,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灸贴效果最佳,但是并不意味着错过时机就没有效果了。今年头伏为7月16日,中伏为7月26日,末伏为8月15日。如果实在没办法赶上这三天,在整个“三伏”期间,间隔7—10天任选三个节点敷贴,也是可行的。
敷贴体验区、中医特色疗法展示区和礼品领取区人头攒动,不少市民体验了耳穴埋豆、刮痧、穴位敷帖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足浴包、养生香囊等中医特色礼品备受市民喜爱。
市民了解敷贴、膏方等中医传统疗法
市民体验耳穴埋豆